11月地产月报 | “三支箭”一周年,融资新措施能救民企吗?

 
行业政策
 

“三支箭”一周年,监管再增两项融资支持政策

11月,一二线城市继续对行政限制进行松绑,在深圳降首付后,市场普遍期待北京、上海的跟进。

融资方面,金融监管机构表态一视同仁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新增“三个不低于”和“50家白名单”措施。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占比下降,但短期不希望行业融资过度收紧导致风险外溢,不过我们认为监管机构要缓释行业风险,始终绕不开对金融机构激励的实质影响,否则新增措施的作用可能依然不明显。
住宅市场
 

政策效果释放殆尽,成交继续下滑

从我们监测的40城数据来看,11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419.1万平米,同比下行10.0%,环比下行2.9%。

总而言之,8月底第二波宽松政策的影响,至十一月几乎释放殆尽,各能级城市新房成交均较弱,二手房成交量虽然上行,但更多是“以价换量”的结果。即将到来的传统旺季12月,在供应量和营销力度提升的背景下,成交规模预计有所回升,总的来看,2023年全年的新房市场走势符合亿翰智库年初提出的“弱复苏、脉冲式”行情。

土地市场
 

核心二线成交回升,土拍热度分化加剧

成交方面,2023年11月亿翰智库监测城市宅地成交总建筑面积为11751.9万平米,同比下降20.1%,整体成交规模仍处于收缩区间,但受核心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土拍加速驱动,成交规模边际改善,环比上升35.1%。

11月,多个城市进一步跟进取消地价上限,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仍在执行限价政策,但整体市场的热度未出现普遍回暖,仍是点状高热状态,且分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由此看来,短期内,土拍规则的调整对市场的影响有限,接下来的土拍市场将仍旧保持少数优质热门地块受到争抢,但整体热度低位运行的状态。同时,随着年末土地供应规模季节性高点到来,预计12月土地成交规模将有所上升。

企业表现
 

民企投资占比继续下探,监管再提民企融资支持

11月,单月权益拿地金额TOP100房企共拿地255宗,权益拿地总金额1585.6亿元,环比下降27.8%。2023年1-11月,权益拿地金额TOP100房企共拿地834宗,权益拿地总金额10483.5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较10月缩小2.3pcts。1-11月,央企、国企、民企权益口径拿地金额分别为4357.6亿元、4267.4亿元、1858.4亿元,分别占比41.6%、40.7%、17.7%,民企占比进一步刷新年内低位。

近期,央行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密集发声,要求一视同仁,合理满足各所有制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认为,融资支持政策对房企拿地影响有限。央行的政策目标为疏通房地产行业与金融正常循环渠道,而非刺激房市,资金将更多被用来“保交楼”和补充营运资金。企业拿地将会随着行业向正常化回归缓慢恢复,但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短期内企业拿地收缩趋势将延续。

 
销售方面,TOP200房企销售环比下降11.4%,较10月下降16.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0.7%,降幅较10月扩大了5.5个百分点。分梯队来看,头部梯队和TOP50梯队企业门槛值有所修复。从企业类型来看,国央企整体销售承压情况相对较轻。
8月底以来政策的出台对销售的改善并不具有持续性,持续的销售改善始终依赖于宏观经济和居民信心的修复。展望12月,为抓住最后的冲刺机会,房企已提前开始布局推货和营销,预计销售有所改善。

 
融资方面,信用债融资规模继续回升,成本略有上升。新增海外融资为1.7亿美元。
11月,监管部门再次重申对民企融资的支持,并提出“三个不低于”、“50家白名单”等措施。近期广发银行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碧桂园受邀参会。这确实释放了积极信号,不过此次政策落地的配套机制亦至关重要,应围绕疏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堵点和痛点,通过配套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政策发挥效果。
此外在股权融资方面,11月26日,首批3只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华夏金茂购物中心REITs、华夏华润商业资产REITs、中金印力消费REITs已正式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