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资产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再利用的提案
关于国有资产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再利用的提案
当前我国城市进入从新建开发模式为主到存量经营模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盘活低效存量空间、复活历史文化资源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这将实现我国城市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大都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路径。
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涵盖老旧厂房、老旧街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等,具体包括工业厂区、仓库堆场、办公用房、停车棚、烂尾楼、停业商场等。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建筑和设施很大一部分归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和街道社区。如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低效利用资产中,国企央企所持有的比例占到65%。
结合目前行业发展趋势,大部分国企将存量资产盘活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当中。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破坏和浪费。比较典型的是,为符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应规定,导致很多工业企业在腾退土地的同时,不得已将传统生产性设施设备一并拆除变卖,丧失了依托历史文化信息植入新功能新业态的机会,造成建筑和场地历史信息的大量破坏,十分可惜和遗憾。
在国家强调文化自信和留住乡愁记忆的当下,尤其是在培育新动能、拉动内需消费的时代,保留历史遗存的文化信息进而激发文化创新和商业活力,是盘活老旧城区厂区弃置资源的重要举措。
为推动国有低效存量资产有效利用,发挥老旧工业区设施设备的存量价值,传承保护城市文化系统完整,促进“双碳”目标达成,提出以下“摸家底、盘存量、搭数据;建机制、优标准、提价值;破障碍、多路径、强资金;落保障、解瓶颈、推试点”的建议:
一、摸家底、盘存量、搭数据。摸清现状国有存量低效资产总体规模;全面盘点国有存量低效资产的规模、特征、权属、面临问题及更新计划等;建立国有存量低效资产基础数据库,借助国土空间一张图工作,建立起国有存量低效资产信息库、一张图。
二、建机制、优标准、提价值。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工作要求,优化考核标准,不再一刀切;在老城更新、尤其是国有老旧工厂和社区设施腾退改造中,不再将资产保值作为唯一要求,而是将保护和利用好传统建筑、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企业文化等纳入考核要求;设立盘活更新国有资产的综合考核指标,鼓励国有企业与各类专业化企业合作,提升国有资产的综合价值。
三、破障碍、多路径、强资金。通过制定政策和结合国有资产考核引导,鼓励国企更新所持存量资产,适度突破现有诸如产权、使用年限、容积率等一系列现实障碍,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支持和实现路径;创建多元化的更新运作机制,如通过减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来激发业主对历史遗产的保护热情,推行低息贷款筹措资金,探索过渡期的延长优惠政策等。
四、落保障、解瓶颈、推试点。现在各地的国有资产更新政策常常因为没有细则出台,可操作性不强,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建议进一步专项解决国有资产在改造、验收、注册等相关行政管理流程中的各类瓶颈事项,并积极出台存量建筑再利用的行业标准和建设规范等;有针对性地选取代表性项目进行项目试点,开展项目实施与更新机制建设实践,不断总结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检验和优化制度设计,推进调整完善。